汽车是悬在小米头上的一把剑,3年后见分晓

撰文|宋雨婷

近日,小米集团公布第三季财报,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录得营收780.62亿元,同比增长8.2%,录得经调整净利润51.76亿元,同比增长25.4%。2021年前三季度,小米录得营收2427.34亿元,同比增长38.4%,录得经调整净利润175.66亿元,同比增长79.2%。整体表现相对稳健,手机业务仍是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但小米的野心从不止步于手机,不断扩展产业布局,截止2021年第三季度投资超过360家公司。

尤其是近一年来,在雷军高调宣布造车后,一边投资相关产业,包括但不限于自动驾驶、半导体产业链、动力电池等相关企业;一边吸纳造车人才。小米第三季度财报中也提到了其造车进展,目前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顺利推进,团队成员已超过500人,并且再度重申了2024年上半年量产新车的承诺。

而团队成员中,不乏原极狐汽车总裁于立国、原吉利研究院总院长胡峥楠(加入顺为资本)等业内有着多年造车经验的大咖。

早在10月19日,小米召开的2021年集团年度投资者会议上,雷军透露过小米汽车的首个工厂选址在北京亦庄。11月27日,小米科技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宣告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总裁王翔出席签约仪式。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可以说是北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是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在历经近30年的发展建设后,已经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新兴产业为基础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格局。

其中,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产值146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

该区域内还拥有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等整车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端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再加上国创中心、国汽智联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了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共性关键技术的策源地。

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闻中心介绍,小米智能汽车项目将涵盖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两期累计年产达30万辆,届时小米的加入或再为北京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锦上添花。

值得注意的是,该片区域内还有北京市最重要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是北京市“车路云网图”一体化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政策高地。上周,百度和小马智行成为首批获许开展商业化试点服务的企业后,就是在该区域内开展的商业化试点服务。

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发挥小米汽车项目‘链主型’项目的引领带动优势,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核心零部件、车规级芯片、车载计算平台、车控操作系统等在北京经开区集聚融合发展,并带动京津冀产业协同。”

虽然小米智能汽车项目正式签约落地北京亦庄,否定了前期外界认为其找代工的猜测,但小米造车资质仍有待解决。

不仅如此,比于手机等业务,小米在智能汽车方面能否获利,在其第一款汽车真正投入生产、上市前都是未知数。

雷军也曾表示,汽车在交付之前的投入对小米自身而言都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剑,如果造车不顺,可能会挫伤小米的股价。

确实,造车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漫长的研发周期,尽管雷军在小米汽车的宣传演讲中,表示将在10年内持续投资100亿美元(人民币约639亿元),但是造车的工艺非常复杂,即便是顺利过了第一关,后续的渠道铺设、市场争夺等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

同时,因近两年的芯片、零件、电池等关键材料的短缺问题还未得到真正解决,随着国外疫情环境不断恶化,“芯片荒”的情形还在继续,势必也会减缓小米汽车研发和量产的进度。

虽然从当下投入和对外宣传看,小米俨然把造车当成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在打造,但是距离小米汽车理论上的量产时间,仍有3年的漫长间隔,小米最终能否靠造车成功突围,我们唯有等待。【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