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取暖已成过去,新势力为过冬做准备

撰文|宋雨婷

威马汽车“年亏82亿创始人年薪12亿元”风波刚平,又传出“全员降薪”的消息。

11月22日,一封名为《和衷共济,共渡难关》的威马汽车内部沟通信在网上流出,信中称为应对资金压力,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一半,同时对公司整体运营费用进行精简,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包括高管和员工降薪、迟发工资、取消奖金、暂停发放公车补贴等。

#威马掉队#

事实上,威马危机早有迹象,今年年初威马通过投资人认购、向银行借入贷款,以及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入账约10余亿元。随后就有消息传出,威马为降低运营成本,关停了多家线下体验中心,关店地址多为一线城市繁华商圈内,要知道近两年繁华商圈成为新势力展示实力的新舞台,威马掉队迹象明显。

不仅如此,威马的销量也不尽如人意,2019年威马汽车与“蔚小理”同时年销破万辆。然而,近两年威马连续爆出强制定购、不退定金、延期交付,以及车内密封性差、续航里程虚假、充电缓慢、锁电等负面消息。

因质量问题元气大伤的威马慢慢掉出“第一梯队”,数据显示,去年“蔚小理”交付量均接近10万辆,但威马汽车销量仅为4.4万辆。今年前10月,威马汽车累计销量29284辆,同比下降14%,月均销量仅千辆,销量的持续低迷,让威马汽车已明显掉队。

交付量不佳局面下,威马的新车型却迟迟未落地。招股书显示,目前威马汽车在售车型为EX5、EX6、W6和E5等,未来计划每年推出一款新电动车型,其中便包括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推出的M7车型。然而,距离年底已不足两个月,该车型仍杳无音讯。

#行业寒冬#

事实上,不仅是威马“不行了”,摆在整个中国新能源车市面前的并非一个“轻松的冬季”,这股寒气正传向所有企业。

此前,爱驰汽车也有传出资金危机、克扣员工工资、拖欠年终奖等情况。上周,爱驰高层大换血,对三位管理高层进行了人事变更调整。值得注意的是,距离爱驰上次高层换血还不到半年,陈炫霖任职董事长一职不足五个月。

而从销量来看,“第一梯队”新势力的销量增速也呈现放缓的趋势。今年10月,哪吒、蔚来、理想、零跑和小鹏的销量分别为18016辆、10059辆、10052辆、7026辆、5101辆,同比分别增长122%、174.3%、31.4%、92.3%、-49.7%;前10个月的累计销量分别为129206辆、92493辆、96979辆、94628辆、103654辆,同比分别增长161%、32%、54.13%、219%、55.77%。

其中,小鹏汽车甚至出现负增长。对此,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表示:“受疫情和电池涨价等冲击,小鹏汽车正在调整策略,明后年已规划好新车,要做新势力企业活下去的那一家。”

#资本市场也过冬#

确实,今年消费市场持续低迷,世贸组织多次下调对2022年和2023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受整个经济大环境不好影响,股市情绪也持续低迷,资本市场进入“寒冬期”。连已经上市的蔚来、小鹏等,遭遇市值持续缩水,

根据蔚来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财报显示,三季度营收130.02亿元,同比增长32.6%,环比增长26.3%。三季度调整后净亏损约为34.6亿元,环比扩大58.3%,创历史新高。以31607新车交付数量来看,每卖一辆车,蔚来都承受着超过十万的亏损。

蔚来创始人、CEO李斌在财报电话会中表示,主要是由电池价格上涨所致。确实,作为锂电池的重要原料,碳酸锂的价格暴涨,给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带来很大压力。

不久前,小鹏汽车着手进行了一场深度的组织架构调整。外界纷纷猜测,这一动作与小鹏G9上市不顺利、月销连续下降有关。

今年10月,小鹏汽车交付量几乎断崖式下降,仅售出5101辆,同比下跌49.68%,环比下跌39.76%,并且这已经是其连续第三个月环比出现下跌。

不仅如此,在资本市场方面,截至11月29日收盘,小鹏汽车港股已经从年初的197港元/股下跌到了29港元/股,总市值499.9亿港元,不到蔚来和理想总市值的一半。今年以来,公司股价跌近90%,市值蒸发超3200亿港元。

在新势力们多方争夺市场的同时,前有传统车企持续作战,后有自主品牌“小号”不断加入,左右又被试图入局的跨界者们夹击着,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新势力们能烧钱取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如今,新势力们不得不为“过寒冬”做准备,降薪、裁员成为抵御寒气的优先手段。【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