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的自我转型:一手抓电动化,一手抓智能化
艾斯帝夫
46311 浏览
2021-04-22

“我们计划未来五年内,在中国市场推出10款Honda品牌的纯电动车。”
2021上海国际汽车展媒体日开幕当天,Honda常务执行董事兼中国本部长井上胜史先生在自家品牌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了上述豪情壮志。
实际上,井上胜史先生的这番言论无疑也表明,Honda正在加速中国市场的产业转型。
在传统的ICE(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内燃机)和HEV(Hybrid Electric Ve hicle,混合动力)车型业务领域,Honda目前已经做大做强了,数据便是最好的例证。
在过去的2020年,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两家合资公司的合并市场份额达到了8.3%,领先于丰田,仅次于大众汽车。

数据来源于“车主之家”网站
在这种格局下,Honda在中国的下一阶段工作重心势必要着手发展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电动车)了,尤其是一系列悬挂Honda徽标的全新车型。
就企业而言,推出全新BEV占领蓝海市场是显而易见的商业逻辑,这也是不负众望,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不过对于深层次的内涵,井上胜史先生也强调了Honda的初衷:“我们将通过多个领域的综合举措和战略部署,全面提速推进Honda 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事业,早日实现‘碳中和’愿景。”
所谓“碳中和”这个新兴概念,实际上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手段。
“减排”对于Honda来说自然是手到擒来,这家企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超过二十年的Hybrid研发经验。
从1997年推出第一代IMA电机辅助系统,以Insight为首发车型横扫美国市场,到当下在中国大规模部署i-MMD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我们从不怀疑Honda在“电动化”技术层面的造诣。
真正的疑问,其实来自于对推出全新BEV时机的担忧:会不会太晚了?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车大多打着高端的旗号,动辄30-40万元,甚至也有60-80万元区间的“新势力”。这样的高端定位产品曲高和寡,显然也不是大部分中等收入族群的考虑目标。对于市场而言,未来电动车的热点仍然会集中在10-20万元区间。而这块市场,目前也正是Honda产品在国内的主销价格区间。设想一下,Honda所持有的庞大车主群体,未来或许会因为政策走向而集体倒向BEV,那么从油车到电车带来的换购群体显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做一台接地气的电动车毫无疑问会更有市场,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而且对于Honda来说,借助现有“电动化”技术,很容易就能够解决产品的技术难题。其实Honda在中国也不是没有推出过电动车,比如广汽本田有VE-1,而东风本田则有X-NV和M-NV。这些车不仅是借助Honda成熟制造平台打造的新物种,而且都是贴近市场喜好的SUV,能轻而易举拿到新能源“双积分”。尤其是VE-1,改进后的综合续航里程提升到了470km,与同级“新势力”不相上下。不过由于上述车型在市场销售的时候悬挂的并非Honda标,所以更像是Honda在国内的试水之作。透过这些本土开发的电动车来试探消费,检验技术可靠性,让其性能一致性能够媲美燃油车。不过现在有一则好消息,即在2020年北京车展上发布的Honda SUV e:Concept电动概念车终于在2021上海车展上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台电动原型车Honda SUV e: prototype。从Concept到prototype,词组的变化无形中也表明这台车离量产不远了。尽管在上海车展上,Honda并没有透露太多关于这台Honda SUV e:prototype的信息,但是从整车形态以及一些蛛丝马迹的信息来看,这台车所要表达的内涵非常丰富。
Honda SUV e:prototype
首先,Honda强调这台SUV e:prototype的电力驱动系统拥有平顺强劲的加速性能和灵动迅敏的驾驶乐趣,符合Honda一贯的SPORT EV特性。也就是说,用电也能跑得欢快。其次是这台电动原型车使用了极具未来感的设计元素,整车视觉显大;而且和往常的产品导入模式一样,未来Honda SUV e:prototype也将同时在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两家合资公司投产。最后则是技术层面的优势,除了会装备第三代Honda CONNECT智能互联系统,打造一套智慧出行的价值体系,这台车量产后也会搭载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驾驶辅助系统,成为同级中最有含金量的实力选手。在新闻发布会后举行的媒体专访环节,我向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商品战略部部长宫原哲也询问关于Honda SUV e:prototype的竞争优势和特点,他是这么回答我的。
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商品战略部
部长:宫原哲也
“这款车也是注入了多年来积累的电动化技术,以及本田独有的“运动”基因,它将会成为一款充满驾驶乐趣的产品。特别是我们在这款车上不放弃本田独有的驾驶性能,不会因为它是一款电动车而去妥协和让步,在驾驶性能上面体现出了本田特有的“一体感”驾驶体验。”从这段描述来看,Honda SUV e:prototype量产版相当令人期待,而为了一台靠谱的Honda电动车多花点时间等待,其实一点都不晚。只需等上一年,就能在国内市场买到量产版本。Honda还透露,中国将是首发市场,未来会推向全球。不亲临上海车展Honda展台,很难体会到现场清一色“白车”阵容所带来的视觉震撼。早在车展前,Honda就用新闻预热稿的方式提前告知了媒体和观众这一次的参展阵容——全系电动化产品,包括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所有在售HEV混合动力和PHEV插电混合动力两种产品,以及首发亮相的纯电动车原型车。从两家合资公司的紧凑型和中型轿车,到SUV、MPV,再辅以纯电动SUV,可以说全阵容、全线出击。只是不曾料到,Honda会用象征纯净无暇的白色车漆来烘托“碳中和”的企业长期愿景。在Honda展台除了看Honda SUV e:prototype和全系在售的Hybrid车型,还有一台“全新车”格外令人瞩目——广汽本田全新皓影(BREEZE)锐・混动e+,你也可以说它是“全新皓影锐·混动e+”,更简单一点讲,就是PHEV插混车型。
全新皓影锐·混动e+,插电混动车型
这台车的发布亮相,不仅能进一步丰富皓影的动力选择范围,而且也能成为限购城市消费者除CR-V锐·混动e+外,另一个不可错失的选择方案。而且在全新皓影锐·混动e+推出以后,也预示着Honda在国内的中型SUV市场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即借助皓影和CR-V两款车,能提供国内首屈一指覆盖ICE、HEV和PHEV三种动力模块的强大产品组合,展现出Honda领先的技术实力。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说,全新皓影锐·混动e+也是Honda一步步向“实现零碳排放”的愿景靠拢的一枚重要砝码。从技术本质上看,锐·混动e+(SPORT HYBRID e+)脱胎于锐·混动(SPORT HYBRID)系统,比如i-MMD双电机结构、优先用电驱动原则、媲美3.0V6的动力表现都是相通的。论性能,全新皓影锐·混动e+更是看点颇多。其一是纯电续航能力很强,达到了超长的85km,在同级车型中处于绝对领先的状态;其二是省油,工信部油耗测试数据为1.3/100km,在城市行车,发动机大多数时候都会处于停机状态;最后则是效率高,纯电模式下最高车速可达160km/h。不可否认,全新皓影锐·混动e+的亮相以及后续的上市,都会使它成为该级别车型中的技术标杆。随着这款车的推出,实则也是完善了本田在两个合资公司PHEV领域的产品布局。为了实现“2030愿景”目标,Honda已经在国内市场拉开了技术升级战略。技术范儿的理念没有变,不同的是产品进步巨大,不仅迎头赶上主流市场的状态,同时还大有带头领军的势头。除了预示发展趋势,并在整车方面带来了惊喜以外,借2021上海车展这个契机,Honda还发布了经过改进升级后的第三代Honda CONNECT(智导互联)和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系统。同时在车展现场,还提供两套系统的展示区,以便营造临场感,增强产品体验。早在2020年初的Honda媒体大会上,日方高层就公布了在ICV(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智能互联汽车)领域的发展规划。当时Honda设定在2019年投放第二代Honda CONNECT系统,包含实时拥堵信息、语音控制、在线支付和位置共享功能。当时规划,到2021年投放具备Smart AI的第三代Honda CONNECT,并且那时候就已经宣布携手阿里巴巴和科大讯飞一同合作研发。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代Honda CONNECT 在今年3月份正式上市,并以体验舱的形式展现第三代Honda CONNECT的核心亮点:拥有强大语音交互能力的AI智能助理。
第三代Honda CONNECT 在今年3月份正式上市
不仅具备高度的自然语意理解能力,响应迅速,可以实现人与车流畅的对话,提供高品质体验;还可以根据用户偏好,提供自由命名等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够实现多种方言对话。另外,应用交互功能比第二代更加丰富,包括AI智能助理、日常生活互联、远程操控、OTA在线升级等主流功能一样不落。各种能想象到的使用场景,第三代Honda CONNECT都不在话下。比如开车时买杯咖啡,把数字车钥匙透过网络分享给朋友,还有回家路上远程控制智能家居电器。车机系统的改善,无疑能给车上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而保障乐趣的措施就是各种主被动安全防护屏障。对于安全表现,Honda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伟大的愿景,即创造“零事故社会”,让有车家庭不会因为事故而深陷失去家人的痛苦之中。早在2015年的时候,Honda就开发出了新一代安全驾驶辅助系统Honda SENSING,结合挡风玻璃上的单目摄像头,和车头水箱隔栅后的毫米波雷达,能实现紧急制动、车道保持、ACC自适应巡航等等智能化功能,极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这次在车展上,Honda带来了安全超感的进化升级版——在原有系统软硬件基础上,使用超广角摄像头、360度毫米波雷达以及更新软件,全方位提升了车辆对周围的环境感知和精确度。
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也实现了升级
像有车通过,或者有自行车经过,车辆都能提前预判并告知驾驶者。升级后的Honda SENSING主要实现两大功能再造,一个是“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另一个是“减轻驾驶负荷”。说Honda是技术范儿汽车公司的代表,我想没人会反驳。一场车展新闻发布会,憋了无数大招——公布了多款新车,以及多项新技术。以此也足以窥探到这个日本汽车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诚意,和全球平衡的经营理念——甚至未来很多车,会优先投放中国市场,再拿到海外。这无疑是Honda为中国市场的改变,正构建一种新形势下的新价值体系。而关于新产品、新理念和新技术等等,Honda通常也有自己的说辞,比如在官方新闻稿里就有这样的描述:“Honda始终致力于扩大顾客“移动”和“生活”的喜悦,将加速推动在电动化及智能化领域的技术升级和服务创新。”对于新价值的评述,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井上胜史先生的话更有参考性,他说:“对于本田来说中国的市场已经变得极其重要了,我们认为所谓的重要,不光是从销量因素上考虑,还要从中国电动化发展的速度来看,这个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
井上胜史先生
井上胜史先生的另一番话更富有内涵:“在中国电动化发展确实不可小觑,作为研发人员来说,在中国市场我们也会保持前瞻性,将研发团队悉数投入到研发工作当中去。”如此看来,在智能化和电动化上,Honda在中国已经迎来了新开端……【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