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投资高回报or零回报,奥运赞助全都看命!
宋雨婷
41506 浏览
2021-08-04

撰文|宋雨婷
近日来,我国人民对奥运会的热情空前高涨,一边骂着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人,一边沉浸在半小时连夺4金的激动中,甚至忘了关注云南迷路的象群有没有找到家,以及那三位去太空“出差”的同胞。
同一时间,所有参赛运动员的商业价值在获得成绩的那一刻都得到了提升,各大企业纷纷来“蹭”,祝贺海报,代言官宣数不胜数。

毕竟,在吸引全球眼球的奥运赛场上投放广告,是一个打开市场、宣传品牌的绝佳机会。
比如说运动品牌的赞助可以直接体现在队服上,随着比赛播出,每一个对准运动员的镜头,都能起到宣传作,服装又属于快消品,在运动员的健康体魄加持下很快就能引发消费者共鸣。
但反观汽车这类“大件”商品的赞助,往往没有那么多高光时刻,不是场边的广告牌,就是随时有可能被观众换台或跳过的广告片,一般与选手本人没有过多互动,显得冰冰冷冷,这不禁让人思考,汽车品牌赞助奥运会究竟能赚到钱吗?

回顾2000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本土品牌霍顿汽车拿下赞助权,知名度迅速提升;2004年雅典奥运会,韩国现代汽车拿下赞助,顺利开辟欧洲市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众汽车协旗下子品牌倾巢而出,提前完成年销量100万辆的目标;2012年伦敦奥运会,宝马使受众对BMW之悦的理解更进了一步,增幅一度领跑豪华车市场。

到了2016年,日产汽车豪掷2.5亿美元(人民币17亿元)成为里约奥运会独家汽车赞助商,为运动员、教练员、媒体、运营团队、国家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协会、国际奥委会以及商业合作伙伴等提供约5000辆汽车,为日产打开美洲市场埋下伏笔。

2017年和2018年,日产在巴西市场的销量分别为7.47万辆和9.11万辆,同比增长了30.5%和22%,市场份额则从3.4%提升到了4.3%。
从这一数据来看,借奥运会的契机,日产顺利地提升了在巴西,乃至南美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但是今年展开的东京奥运会是个例外,在万众的反对声中,使得很多品牌害怕影响名声纷纷撤销赞助,及时止损。

即便如此,关于“蹭”奥运会热度这件事,并未止步。
正如开篇所说,运动员的价值也越来越被品牌商认可,就拿广汽传祺影豹来说,其早在赛前就邀请苏炳添作为形象代言人,在中国人站在奥运会百米决赛这一轰动整个亚洲的赛事后,影豹乘胜追击,将原定价为9.88万元的影豹J10版车型指导价降为9.83万元,以致敬苏炳添9.83秒的中国速度。

调价海报一出,迅速刷遍全网,这款新车也以中国速度而“出圈”,不得不说这是目前为止本届奥运会最夺人眼球的赞助商,对其日后的销量帮助不言而喻。
不可否认,通过在奥运会出色的营销手段,深入人心的广告策略,不少车企实现了名声的飞跃,销量自然信手拈来。其所付出的努力,往往也能获得成正比的收获。【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