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捷途换标后销量连续不达标,未来该何去何从?


撰文|王紫运  

图片来源|网络  

7月27日,捷途换标了!  

这是捷途的首次换标,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重新出发的一个起点,也意味着捷途又一次重新定位了新的销售目标。  

这次,捷途的目标是成为旅行+细分市场的NO.1,并宣布在2023年将完成50万辆的销量目标,2026年将完成100万的销售目标。  

客观来说,这次“冲量百万”或许是捷途的雄心壮志,也可能是公关的常见手段:声量不高,换标找存在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捷途品牌在诞生之初就是一个具有争议的品牌。2018年奇瑞推出了观致和凯翼之后,又推出了捷途。  

而且捷途并不被公众看好,也并未被奇瑞给予期待。  

在捷途品牌诞生的发布会上,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和捷途团队打过一个赌:“如果捷途成功了,我罚站;如果捷途失败了,他们(捷途创始团队)都要被罚站。”  

然而,不被尹同跃看好的捷途却杀出了一条生路:从2018年到2021年,捷途在旅行车市场里拼杀出了一条血路,给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2018-2021年,捷途年销量分别为4万辆、13.8万辆、12.6万辆和15.4万辆。  

其中,2021全年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7.9%,连续12个月销量过万。上市不到四年,捷途卖出近50万辆,野蛮增长的数据,让业内一度震惊,黑马就此出现,同样也让捷途的地位在奇瑞集团里得到大幅度提升。  

为什么捷途能成?第一是精准,第二是性价比!  



“用行动定义旅途”是捷途的slogan,也是对于市场的精准定位,而更贴合"旅行+"定位的产品和极致的性价比,则得到了大众的青睐。  

10万块的中型SUV,是杀出市场的利器。类似捷途X70M这样接近中型SUV的车型,起步价不过区区6万多元人民币,比一台合资A0级轿车还便宜。  

2021年7月,奇瑞捷途更名为捷途汽车,从奇瑞中单独走出来的捷途也有了更大的目标:2026年,实现年销100万辆,其中国内占比70%,海外占比30%。  


未来市占率提升到4.5%,经销商将扩展至1000家。捷途汽车总经理李学用更立下决心,“2024年,目标是必须保证50万辆以上。”  

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预料,原本市场大热的捷途却遭遇了“屡屡不达标”的业绩现实。  

2019年,捷途的目标是15万辆,2020年则是挑战30万辆。最终目标均没有达成。2020年,捷途累计销量不到13万辆。  

2021年,捷途销量达15.4万,同比增长17.9%,业绩虽然不错但与目标仍旧相差甚远,这场“3年50万,5年达百万”的宏伟愿景,更像是一场口嗨的画饼,永远达不到现实的彼岸。  

市场的寒冬,捷途何去何从?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不断涌现的造车新势力和新能源品牌的出现,捷途似乎遭遇了滑铁卢,官方已连续几个月没有单独公布销量。  

根据乘联会的零售销量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捷途汽车的实际销量为8737辆,1-6月累计销量仅39881辆,同比去年同期跌了32.59%,甚至没有跑赢市场的大盘。  

首先,是质量问题  



主打性价比的捷途,在很多方面出现了“虚假宣传和质量不过关”的声音。  

曾经捷途X70PLUS上市时所宣传的亮点配置,如:激光大灯、APA自动泊车系统、OMS乘务员检测系统、人脸识别危险动作检测、腾讯梧桐车联系统、车载微信、L2.5级别的自动驾驶等智能科技配置。  

在实际提车后,并没有出现。捷途官方给出:“员工操作失误,配置表不准确。”而这并不能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回复。  

同时,在国内某汽车质量网站上,捷途的投诉量也遥遥领先。悬挂系统异响、转向异响、发动机异响等各种异响问题,以及发动机抖动、离合器失效等三大件的关键问题,还有漆面开裂、车身生锈等做工问题……投诉源源不断,问题层出不穷,给原本有意向购买捷途的消费者,泼尽冷水。  

其次,是产品力单一  



在捷途汽车的销量构成表上,捷途X70系列占比超80%,单一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对于任何一家车企都是危险的信号。  

虽然在产品布局上,1月份发布了X主打SUV、T主打硬派越野、P主打硬派皮卡、V主打MPV四大产品序列。  

但一味的扩大战场,于捷途而言并不是好事。多线产品的研发必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而曾经硬派市场的“当红”选手们,如Jeep、三菱这样车企,如今也没了机会。新晋的捷途或许更加危险。  


据报道,捷途汽车计划推出的多款新车,都存在大量模仿借鉴其他车型的迹象。捷途大圣前脸与长安UNI-V相似,尾部却像长安CS75PLUS。  

捷途T-X概念车的硬派设计,则与福特Bronco十分相似。模仿非原创,必然需要领先于原创的地方,否则一定如模仿界的前辈一般,免不了被市场淘汰的下场。  


如今的燃油车市场遇到寒冬,曾经的“黑马”们黯然立场,捷途不会是最后一个。  

最后  



在低端市场的品牌们都有着同样的困境。如捷途早期对标选手宝骏,目前也不容乐观。事实上,一旦品牌被贴上“廉价”的标签,想要提升品牌高度很难,况且捷途还受制于自家兄弟奇瑞品牌及星途品牌的压制,存在内耗的风险。  

聚焦新能源市场,捷途似乎并未发力,仅有的一款纯电车型,还是油改电的产物,续航400公里,厂商指导价却高达16.98万元。在国产造车新势力竞争内卷的当下,市场竞争力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曾经的捷途是幸运的,然后呢?让时间和市场给出答案吧。【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