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擎为你,满电出发 长安汽车向着世界级品牌迈进


撰文|宋雨婷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新时代,长安汽车并不是那种过于张扬的品牌。但在市场表现上,长安一直是中国品牌中的佼佼者。  

数据可以说明一切。2022年11月,长安汽车旗下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达33130辆,同比大幅增长193.81%;1-11月累计销量226015辆,增幅140.51%。  

时代螺旋向上长安以电致胜  

从品牌发展至今,长安汽车从军转民到商转乘,始终把创新放在第一要务。早在2017年,长安汽车审时度势,躬身入局新时代,开启“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加快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加速迈向世界一流车企,其中包括面向新能源的“香格里拉计划”和面向智能化的“北斗天枢计划”。  

过去5年,长安汽车加速企业战略转型的奋进历程,全力推进“香格里拉”“北斗天枢”两大计划,今年来在电动电气化品牌、技术、产品等多层面取得突破,亮眼成果正不断落地。  


政府早已明确提出了“力争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早前业内更是对今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预测拉高至500万辆。然而在11月份,市场表现就已经超乎预期。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数据显示,1至11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03.0万辆,同比增长100.1%,保持趋势性上升态势,新能源汽车“螺旋向上”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的当下,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成绩更是说明了企业的前瞻性。  

在创业路上,长安汽车从不困惑于将想法和战略落地,今年4月,长安香格里拉王冠上的宝石“长安深蓝”发布,以长安深蓝超集电驱、行业首创全电数字平台、iBC数字电池管家系统等独有的硬核科技为长安汽车构成技术壁垒。  


11月30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3分钟的视频,正式对外发布长安原力技术——包括原力智能增程和原力超集电驱,以高效全能增程器、智慧能量管理策略、无感NVH技术三大技术亮点,再次践行了长安汽车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决心与承诺。  

打破传统定位长安大步向前  

“新四化”的驱动,孕育了很多新车企,也有很多老车企顺势转型,在这其中,长安汽车凭什么引领自主品牌向上突围?  

在变革和迷茫中,长安汽车保持谦卑、脚踏实地,从不局限于过去的成就,先把每一个短期决策做正确,然后努力一步步走出来。然而,想走通中国品牌上攻之路,产品无疑是重中之重。  


长安汽车能够实现蜕变,离不开强有力的产品线布局,旗下产品谱系不断丰富。除了深受用户喜欢的奔奔EV、逸动EV460之外,推出的UNI序列大获成功,2022年6月,长安深蓝SL03、UNI-KiDD、UNI-ViDD、欧尚Z6iDD、Lumin、阿维塔11等新车型的陆续亮相,覆盖入门、主流、高端三大细分市场,“满电”之势不仅惹来行业关注,更是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  

电动智能时代的确为百年历史的汽车行业带来了新气象,但长安汽车在追逐产品多元、科技炫酷的同时,始终把电动汽车存在的更大战略意义——实现碳中和放在第一位。  

对于未来,长安汽车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销量达到105万辆,占比达到35%;2030年,新能源销量达到270万辆,占比达到60%;2027年实现碳达峰,2045年实现碳中和。  


要实现这样的“宏图”,需要创新的产品和前瞻的技术。而长安汽车,二者兼备。  

在新能源技术路线百花齐放的当下,长安汽车针对行业和市场进一步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更高效、更低碳”的新选择:长安原力技术——包括原力超集电驱和原力智能增程,拥有超181项技术专利,智能增程、高效电驱为用户带来了纯电驾享、极致效率、里程无忧等利益点,以及高效、无忧的电动出行新体验。  

目前,在长安汽车的产品序列中,原力智能增程、原力超集电驱两大技术均已搭载在深蓝SL03车型上。  


随着长安原力的发布,长安汽车又向电动电气化转型迈出了一大步,形成燃油、混动、增程、纯电、氢燃料等五大技术路线,为消费者构建起完备、多元的“装备库”,成为新能源第二阶段赛场的头部竞争力,打破传统汽车定位,带动中国汽车品牌走向品牌自信。  

品牌自信的根源,是文化自信。长安汽车是中国汽车品牌中,与中国文化结合十分紧密的品牌之一。2022年是长安160周年,长安汽车以“世纪长安创领未来”为主题,全面开启系列推广活动,助推品牌向新向上,塑造时代感、使命感、年轻化的科技公司形象。  


在品牌营销及渠道建设方面,长安汽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今年,长安汽车携手腾讯、航天梦、中国联通、宁德时代、中国移动、非遗剪纸大师、高德地图等28个中国品牌联名跨界互动,以极富深意的联合海报,掀起一轮品牌攻势。  


同时,长安汽车还通过长安数字博物馆、打造汽车元宇宙等创意十足的系列活动为契机,与消费者进行深度沟通,持续推动长安汽车的年轻化。  

创造条件引领向上  

事实上,在车市这场百年难遇的产业革命中,上演着一场又一场或绝处逢生、或优胜劣汰的戏码。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这场转型也或将使其迎来蜕变,浴火重生。  

因为当前市场环境对车企并不友好,动力电池价格不断上涨,整车成本负担变重,严重威胁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整个行业面临着“缺芯贵电”的挑战,另一方面,大部分车企也面临着电动车业务不赚钱的局面。在此环境下,车企如何平衡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和产出?  

长安汽车给出的答案是:搭建自主创新的“科技长安的技术帝国”,快速完成从中国制造、中国智造,再到中国研发的全新蜕变。  


长安160年在中国车市树立了非常独树一帜的企业形象,好似斗士一般永远不知疲惫,尽管也会遇到挫折。  

对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长安汽车有着清晰的思考与精准的判断,为了不受制于人,其持续发力,坚持技术创新,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不遗余力,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十一五”至今,已累计投入超过1235亿元。  

在多年的尝试和探索之后,长安汽车能够扛着车市寒冬、疫情缺芯等不利因素,逆势而上、创造佳绩、再度出发,归根结底,是其终于找到了适应自己发展的秘诀和节奏,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  


“技术过剩”产品研发理念,令长安汽车旗下车型产品力遥遥领先市场,收获了一众消费者的信任。  

当前,全球汽车工业正在经历巨变,面对一个由电动汽车定义的未来,久经市场淬炼的长安汽车已做好在这场巨变中大展拳脚的准备。从技术研发、渠道营销等维度发力去构筑核心竞争力,力求取得全新突破,继续带领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冲锋。【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