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汽车原创设计人才发源地“吉利班”正式启动!
在全球汽车智能化、电动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汽车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设计新范式,具有中国特色。更具体一点,就是以中华文化、中国品牌、中国用户为核心,由中国设计师打造的具有“中国味”的汽车设计范式。近年来,这种具有“中国味”的汽车设计正逐渐走向世界汽车设计舞台的中心,并引领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要想取得“中国设计”的胜利,离不开一批优秀的设计人才。基于此,吉利设计以其前瞻的视野,在6月8日与景德镇陶瓷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共同培养高素质的实用设计人才。


吉利设计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双方共同定向培养学生,联手打造“吉利班”汽车油泥模型定向班,采用现代教学培养模式,旨在成为中国汽车原创设计人才的摇篮,推动汽车行业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


目前,油泥模型制作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各车型开发过程之中。在整车的设计过程中,油泥模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塑造汽车气质和神韵的至关重要的元素。作为一种特殊材料,油泥模型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制作,从而为车辆外观造型提供丰富的细节信息和视觉冲击,使其更加具有美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汽车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更多高水平的技能型专业人才来满足行业的需求。同时,油泥制作工艺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难度,必须通过大量实践才能掌握。但现实是,国内高校在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系统性课程相对匮乏,主要聚焦于理论知识领域,亟需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


左6: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 陈政                                       右5: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黄胜
左5:吉利创新设计院 设计验证中心部长 贺传熙                      右4:景德镇陶瓷大学 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罗瑾

在签约仪式上,吉利汽车集团的副总裁陈政发表了开场致辞。他表示,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而“中国味”之构思,则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根基之中。凭借着源远流长的千年瓷都技艺资源,景德镇陶瓷大学展现出了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了一所备受瞩目的学府。而吉利设计作为吉利汽车集团的创新设计枢纽,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卓越的设计感受。双方携手合作,专注于油泥模型设计领域,致力于培养中高端应用型人才,开设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吉利班”,为该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 陈政

“吉利班”连通理论与实践
致力培养实践型专业人才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但要想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站稳脚跟,中国汽车设计还需加大力度,为行业挖掘和培养一批具有潜力的后起之秀。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各大高校也纷纷设立新工科方向的特色课程——汽车工程或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这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挑战,迫使高校进行教学改革以应对这一形势。吉利设计与景德镇陶瓷大学携手合作,联手推出“吉利班”,并共同制定了一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通过采用“现场案例分析”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开展工学交替、企业实习等活动,为培养实践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左:吉利创新设计院策略设计中心部长 吴柏青
右: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赵兰涛

开设“吉利班”将有助于改善油泥塑形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吉利设计正是以其独创的快速塑形法闻名,能够很好地解决这方面所面临的问题,除此之外,“吉利班”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汽车设计上大显身手,还能够帮助他们在此领域提升就业竞争力。从长远来看,这将助推中国汽车设计领域人才的培养与输出,让世界了解中国汽车设计。

开创汽车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
推广中国汽车设计新范式

今年2月,吉利汽车发布吉利银河智能电动原型车——“银河之光”,开创智能电动时代“中国味”设计新范式。吉利汽车一直在引领中国汽车的设计新范式,但若是没有持续不断的设计人才的培养与输出,那么属于中国汽车设计的时代也将遥遥无期。此次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合作,开创了汽车设计领域定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先河,为汽车设计界输送了一批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


创新思维与前瞻视野一直以来都是吉利设计的两大王牌,也正是这两张王牌让吉利能够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背景下脱颖而出,开辟了一条融合教育与实践的全新道路,大量适应市场需求的实操性专业人才应时而生,将推动行业人才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