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巴西工厂启动,引领新能源全球化

2025年7月1日,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实现乘用车工厂首车下线,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化战略迈入新阶段。巴伊亚州州长杰罗尼莫·罗德里格斯在仪式中强调:“这座工厂不仅是产业地标,更开启了巴中合作新篇章,将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指出,工厂从破土到投产仅用15个月,展现了中国制造的效率优势。行业观察认为,该项目作为拉美最大电动车制造中心,成功将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模式复制到新兴市场。

巴西市场突破与本土深耕

比亚迪在巴西的进阶轨迹已成为行业样本。2022年销量仅260辆,2023年飙升至1.7万辆,2024年突破7.6万辆(同比增长328%),斩获“增长最快汽车品牌”称号。2025年1-5月,其纯电车型市占率达92.16%,5月整体品牌市占率攀升至9.7%,跻身当地销量前四。

值得注意的是,同款车型巴西售价为中国市场2-3倍,仍获13万家庭选择。这种溢价能力源于比亚迪十年本土化深耕——自2013年设立圣保罗办事处起,通过光伏、大巴等业务建立技术信任,使品牌与“可靠性”深度绑定。

绿色工厂与产业链赋能

总投资55亿雷亚尔(约71亿人民币)的卡马萨里工厂,坐落于巴伊亚州工业核心区,依托成熟产业链和港口物流,规划年产能15万辆。工厂采用太阳能与水力供电,配备雨水回收系统,成为拉美首个实现零碳运营的汽车制造基地。该项目预计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本地供应链协作构建产业生态。州长杰罗尼莫特别指出:“工厂将加速巴西交通绿色转型。”行业专家认为,此举有效化解了巴西阶梯式上调进口关税的贸易壁垒,为中国车企出海提供新范式。

全球化布局与技术背书

比亚迪当前已形成覆盖泰国、匈牙利等地的全球制造网络,新能源车进驻112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上半年海外销售47.21万辆,同比激增132%,欧洲总部落户匈牙利标志着本地化战略升级。技术层面,海狮07EV等7款车型获Euro NCAP五星认证,海鸥斩获“世界城市车”大奖,成为中国品牌首例。

为支撑全球化,比亚迪组建6艘滚装船队保障物流,预计2025年海外销量将突破80万辆。国际媒体评价,这种“研发+制造+物流”的全链条能力,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写在最后

比亚迪的巴西征程,揭示了中国品牌出海的共性挑战。需突破“廉价低质”认知鸿沟,适应更加严苛或者有特色法规标准,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例如工厂建设期间,曾因文化差异遭遇舆论曲解。但通过深度本地化运营——如定制化产品设计、本土员工培训、供应链协同等,比亚迪成功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分析师指出,其经验证明中国制造正从“产品输出”转向“技术标准输出”。随着拉美工厂投产,比亚迪将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为全球交通低碳转型注入中国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