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汽车质量技术大会 一汽-大众以创新质量管理体系引领行业变革

2025年7月16日至17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汽车质量技术大会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大会以“数智焕新——新时代全球汽车质量管理”为主题,汇聚了近600名来自国内外汽车行业专家学者、政府领导,共同探讨新技术给质量安全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新机遇。

在大会期间,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质量保证总监张博发表了题为《数字化转型驱动汽车质量变革》的主旨演讲,赢得了广泛关注与热烈反响。

张博分析了当前行业面临的同质化竞争、价格战困局,以及智能化、低价格与质量的失衡等诸多难题,一汽-大众采用了数字化方式构建客户导向的预防式质量管理体系,突破传统质量管理的三重枷锁,形成以“客户”和“预防”为主干道,覆盖研发、制造和市场“全链路”的质量管理体系,给出了行业变革期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的创新解法。

张博展示了一汽-大众质量数字化的转型路径与实践案例,充分体现了一汽-大众在质量数字化领域的深度系统思考、坚定执着的探索和为客户负责的真诚和付出。与会嘉宾对一汽-大众质量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由衷赞叹。

近年来,面对汽车产业深刻变革,一汽-大众率先打破传统质量管理边界,构建行业领先的"客户导向预防式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贯穿商品全生命周期,通过三大核心领域的系统性创新,实现质量管控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的战略转型。

这一体系的优势在市场端、制造端和开发端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市场端,一汽-大众建成行业首创的客户抱怨聚合平台,全面整合奥迪、大众、捷达三大品牌在经销商端、400热线及网络舆情的全维度数据,在同一平台,多维度快速准确识别问题。通过创新设立售后跨职能战队,集结动力、底盘、车身等五大技术领域专家资源,在高级经理直管模式下实现问题分析、拦截、预防全流程贯通,显著提升客户诉求响应速度与解决质量。

在制造端,针对德系标准与中国客户需求的差异痛点,重构了客户导向质量检查体系。基于中国客户高频使用场景及TOP100抱怨数据,系统萃取并固化检查项目,通过QIS智能检查系统实现任务智能派发、移动端实时录入与闭环管理,在工厂确保检查项目的高效落地。一汽-大众在供应链领域创新实施"供应商三化"工程:通过"工位绿化"锁定关键特性参数,"要素固化"建立要素版本管控机制,"管控数字化"构建S-QPRO实时监控网络,实现53.6%供应商质量问题源头管控。

在开发端,一汽-大众质量管理聚焦中国特殊用车环境,联合研发部门完善本土化零件认可标准,成功将中国客户特殊需求写入企业及德国康采恩标准体系,提升商品成熟度,不断增强企业不可复制的核心能力。一汽-大众重构整车测试场景与试验路谱,大幅提升城市工况至70%,打造“鸡尾酒工况”。测试团队强化六大全气候极限测试,覆盖中国典型环境。工程师开发8模块49项客户场景专项试验,应用环境舱模拟技术,突破季节限制,实现中国客户真实用车场景的全覆盖。

一汽-大众以客户为中心的预防式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两年多以来,实现售后问题解决周期缩短15%。一汽-大众也因此获得2023年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2024年中国汽车质量管理奖等多个行业重磅奖项,同时实现客户满意与质量指标的双重提升,更树立了汽车行业全链路预防式质量管理的新范式,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样本。

在汽车产业深刻变革的当下,一汽-大众以坚定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客户的负责与真诚,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