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近期通过个人微博发布视频宣布,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的搭载量已正式突破100万辆。这一数据不仅标志着乾崑智驾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更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靳玉志在视频中特别指出,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众多合作车企的深度信赖与广大用户的坚定支持。百万搭载量清晰地映射出华为乾崑智驾在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上的实质性进展,标志着其解决方案正加速渗透主流市场。
高研发投入铸就技术护城河
支撑乾崑智驾实现这一里程碑的核心因素,首推其持续且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回溯过往,华为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布局始于2012年的车联网实验室,至今已深耕超过十年。靳玉志在视频中透露,仅2024年,车BU的研发投入就超过200亿元人民币。这种压强式的投入,为乾崑智驾技术的快速迭代与领先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核心产品ADS已成功实现三代商用:从2022年ADS 1.0率先推出城区辅助驾驶NCA功能,到2023年ADS 2.0实现全向主动安全和“全国都能开”的目标,再到2024年ADS 3.0业界首发“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体验。每一次迭代都伴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华为乾崑坚持在底层核心技术上的持续投入,避免了追逐短期市场热点,而是专注于构建长期可持续的竞争力,这为乾崑智驾的技术领先构筑了坚实的护城河。即将于今年9月推送的ADS 4系统,承诺在架构、安全与体验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其表现值得期待。
朋友圈扩容,多元合作驱动生态繁荣
百万搭载量的达成,直观反映了华为乾崑智驾在汽车产业链中日益扩大的“朋友圈”和商业影响力。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主流主机厂已选择与华为乾崑合作,合作车企数量达到11家,联合打造的上市车型已有25款之多。更重要的是,这些合作覆盖了极其广泛的市场区间:车型价格带从15万延伸至百万级别,动力形式囊括纯电、增程、混动乃至传统燃油车,车型形态则包含轿车、SUV、MPV以及越野车等几乎所有主流品类。
靳玉志在视频中生动地形容,乾崑的“朋友圈”呈现出“周周有更新、月月有新车”的繁荣景象。回顾今年上半年,尊界S800、问界新M9、M8、享界S9增程、阿维塔07Pro、06、深蓝S09、广汽传祺M8等新车相继加入。下半年的问界新M7、尚界、岚图FREE+、奥迪A5L Sportback、猛士M817等同样值得期待。这种合作模式展现出极强的适配性。这种多元化、深层次的合作,有效加速了车企的智能化转型步伐。
用户数据印证,信赖源于好用体验
真正衡量一款辅助驾驶产品价值的关键,在于用户的实际使用反馈。华为乾崑智驾百万搭载量背后,用户的真实数据也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根据华为乾崑2025年7月发布的出行报告,截至2025年7月底,搭载乾崑智驾的车辆累计辅助驾驶总里程已达到40.5亿公里,辅助泊车功能累计使用次数突破2.6亿次。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2025年7月单月,用户人均辅助驾驶里程达到了699公里,这一数字据报告显示是业内平均水平的2至4倍。
靳玉志在视频中诚恳地表示:“您的每一次反馈,每一个点赞,每一条真诚的批评,都是推动乾崑智驾持续进化的动力!”他强调,“一款产品好不好用,应该让用户说了算,数据不会说谎。功能好用,用户才会爱用!”这些亮眼的数据直观反映了用户对乾崑智驾系统的“敢用、爱用、常用”,而这正是源于系统本身的技术领先性与对中国复杂路况的深刻理解能力。海量的真实场景数据,又持续反哺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尤其在“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的五维安全目标上不断精进,形成了“技术领先→用户信赖→数据积累→技术再进化”的良性闭环。这种用户与技术的双向奔赴,是乾崑智驾实现普及的核心驱动力。
长期主义,百万仅是起点
深入解读靳玉志在视频中的表态,“创新没有捷径,华为乾崑将继续做难而正确的事,去创造更多可能”,这清晰揭示了华为在辅助驾驶领域奉行的长期主义战略。从超过十年的技术布局到每年数百亿的研发投入,从底层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到对安全优先原则的坚守,华为乾崑智驾的发展轨迹并非追求短期爆发,而是致力于构建可持续的技术竞争力和用户体验。在智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不乏浮躁之气的当下,华为乾崑智驾的百万搭载里程碑,正是对其长期坚持技术深耕、用户价值优先策略的肯定。
靳玉志的发言,可以看作是对行业的一种启示:辅助驾驶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营销噱头或PPT参数,而在于通过扎实的技术积累和成功的商业闭环,让创新切实服务于用户的安全与便利。百万搭载量,对于华为乾崑智驾而言,远非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其形成的“技术→商业→用户→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闭环已然运转,预示着其在推动智能汽车革命深化、加速高阶辅助驾驶普及的道路上,将持续扮演引领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