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岚图: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10月2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一篇题为《以理念之变引领发展之变》的文章,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开篇第一个案例,给的既不是蔚小理,也不是特斯拉,而是东风汽车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

说实话,这挺有意思的。在中国新能源车市杀成一片红海的今天,央媒把这么一个含金量极高的典型位置给了岚图,这信号意义,绝对不简单。

之所以这样说,也恰好是赶在我们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关键节点,作为权威党媒,《人民日报》将岚图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传递出的信号,远不止于一家企业的成长,更折射出咱们中国制造业向新而行的整体趋势。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岚图不像一些互联网出身的新势力那么会“造声势”,但它肩上扛的担子一点也不轻;那自然就会有不少朋友问:岚图到底做对了什么?

技术不是买的,是自己长的

聊岚图,你得先抛开对新势力那种“PPT发布会”的固有印象。岚图走的路子,有点像班上的勤恳学生默默无闻,不炫技,但底子打得特别牢。首先是ESSA的原生智能电动架构,这是作为国内首个完全自主开发的多动力兼容架构,实现了旗下车型90%的硬件通用率。简单来说,你可以理解为这个架构相当于“乐高”。有了它,造SUV、MPV、轿车就跟拼乐高一样,大部分零件90%以上是通用的。也就是说,从底层确保了产品迭代的自主权。

掌握核心技术,不走捷径的路最踏实

而在动力系统方面,岚图自主研发的岚海动力更是体现了"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决心。在别家车企纠结到底押宝纯电还是混动的时候,岚图表示:我全都要。在同一套系统里,把纯电、插混、增程全给兼容了。特别是最新的800V混动,纯电续航能干到400公里以上,平时上下班通勤基本就当纯电车开,完全没有里程焦虑。

所以看到没?岚图的逻辑很清晰:不玩虚的,把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 这正契合岚图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卢放在《经济参考报》刊发的署名文章 《发挥国资车企优势 助力汽车强国建设》中所说的“国资车企优势在于拒绝捷径、深耕核心技术,以自主掌控力筑牢产业发展底座”,凭借这种技术定力,岚图才能实现从 0 到 1 的质的飞跃;咱们也能够看到,梦想家能成MPV销冠,FREE+能一上市就卖爆,追光L和泰山敢直接对标豪华品牌,靠的就是这套扎实的“内功”。而马上,岚图泰山将于11月上市、岚图追光L将于年内上市。

再聊聊它的人设

之所以这次《人民日报》选它,肯定不光是因为车卖得好这么简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岚图这个人设,立得太正了。首先要说的是绿色发展方面,岚图的工厂本身就是一个样板。它将一座庞大的传统燃油车工厂,用比建新厂快一倍、成本不到十分之一的方式,系统性地升级为新能源工厂。厂房屋顶上是武汉市最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每年生产的“绿电”堪比种下50多万棵树,这节能减排,是动真格的。

岚图汽车光伏屋顶

在聊聊走出去方面,这种绿色转型与全球化布局的双轨并行,也印证了卢放所说的 “国资车企需以绿色实践守护生态底色、以开放姿态链接全球资源,为汽车强国建设注入可持续动能” 的论述。岚图作为“最快出海的新能源国家队”。从2022年首度登陆挪威,到今天产品进入全球39个国家,并立下“布局六大洲、进入六十国”的“6655”目标,这背后,是中国智造走向全球的野心。

而在用户共创上面,它还真有个“用户共创委员会”,用户能直接参与产品设计。每年还有“用户之夜”,搞得跟自家人的派对一样。它甚至搞了个开发者平台,允许你像给手机编小程序一样,给自己的车编点个性化功能。

这一切,共同构成了资本市场看好岚图的底层逻辑

近期,岚图正式递交港股上市申请,这被市场视为其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一步。资本看重的,不仅是它“央企背景”的稳定,更是它已经通过市场验证的产品力和自我造血能力——它在2024年第四季度已实现单季度盈利,并且是行业内最快实现这一目标的车企之一。

产品在市场上也是高歌猛进,资本在背后强力助推,这正是岚图眼下“产品与资本双轮驱动”的最佳写照。而《人民日报》的头版点赞,无疑是为这种高质量的发展势能,送上了一份最权威的“认证”。

所以,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是岚图?

在我看来,《人民日报》的这次点名,与其说是一份给岚图的“奖状”,不如说是给整个产业的一封“信号”。它告诉我们,中国新能源车的竞争,已经进入了 “下半场”。

上半场是破局,看的是谁胆子大、点子新、故事好。一群“野蛮人”冲进来,用全新的玩法把传统格局冲得七零八落,让我们看到了智能电动车的无限可能。

而下半场,是深耕。光有好看的PPT和炫酷的概念不够了,得拼硬功夫:能不能掌握核心平台架构?能不能建立起稳定高效的供应链?能不能在规模化制造中控制好成本和品质?能不能在盈利和增长之间找到平衡?

而岚图被点赞,也恰巧标志着市场正在回归制造业的本质——敬畏技术、尊重规律、看重体系。反正对于咱们来说是好事。当一个市场的竞争维度从营销和噱头,重新回到技术、品质和体系效率时,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用上更靠谱、更值得信赖的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