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民族汽车品牌五菱迎来了它的四十周年庆典。站在这个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回望来时路,1985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五菱”品牌应运而生。四十年来,五菱秉持着“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朴素信念,专注为最广大的基层奋斗者打造“用得好、买得起”的汽车。
从之光、荣光到宏光,一代代“神车”横空出世,与时代脉搏、人民需求同频共振。从最初的“谋生工具”到如今的“创富伙伴”,其历程恰如《荀子·劝学》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正是这份日积月累、甘下“笨功夫”的执着,铸就了五菱超2100万辆红标车的销量传奇,也让“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从一句口号,淬炼成深入人心的国民品牌信条。
11月18日,以“我们向上,中国向前”为主题的第二届致敬奋斗者大会的举办,不仅是对过往荣光的礼赞,更是面向未来,与新时代奋斗者同频共振的崭新宣言。

一场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生动诠释
这一次五菱的致敬奋斗者大会,邀请了来自全国的基层奋斗者代表,其中有开着五菱宏光跑遍城乡的快递站长,有靠五菱货车开启农产品电商的返乡青年,有组建“五菱车队”支援社区服务的志愿者……通过他们的真实故事,将分散在中国广袤土地上的、原子化的个体奋斗,具象化为可感知、可共鸣的奋斗群像。
更重要的是,大会以“创新、自信、热爱”三个充满时代感的词汇,为新时代奋斗精神注解,精准刻画了当代奋斗者的精神内核。

创新,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生生不息。从快递站长通过改装车辆空间提高配送效率的巧思,到王闯在机器人“无人区”的开拓,再到五菱自身构建“天、灵、神”技术体系的突破,无不体现着将“不可能”变为“不!可能”的魄力与智慧。这不再是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面向未来的开创性探索。
自信,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从容坚定。返乡青年依托国货品牌打开市场的底气,演员祖峰的沉寂与绽放,正如古之君子守道,不因外界喧嚣而移志;这种自信,源于内心的充盈与对理想的坚守,是奋斗者在漫长道路上为自己、也为时代“掌灯”的卓然姿态。
热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敬业乐群。无论是用五菱宏光V拉通山货的“湘妹心宝”,还是将扬光改装成“宠物校车”的张煜琰,他们都把对事业、对生活的热爱,融入到了具体的“格物”之中,在平凡的岗位上达到了“匠心”的境界。
当无数个“五菱奋斗者”靠勤劳实现个人价值时,也在为乡村振兴、物流畅通、社区服务等国家发展议题注入微小却坚实的力量。他们的故事,便成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现代注解,这些故事也终将被纳入“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宏大叙事。

从“谋生工具”到“创富伙伴”的进阶
四十年来,五菱早已超越了汽车制造商的角色。陪伴奋斗者穿越每一次创业的艰辛与荣光,成为一个深入用户心中的 “奋斗符号”。
上世纪90年代,不少个体户靠着一辆五菱面包车,实现了“从摆摊到开店”的跨越;2000年前后,农村地区的养殖户、种植户,用五菱货车打通了“田间到市场”的运输链路,让“农产品出山”不再困难。这个阶段的五菱是“生产资料”,它解决的是奋斗者最基础的“生存需求”。
后来,“秋名山神车”的梗让其突破了工具车的圈层,进入了大众流行文化。这个阶段,它代表着草根的智慧、实用的浪漫,以及一种“什么都能装,哪儿都能去”的顽强生命力。
而如今的五菱,则演变为“移动的创业解决方案”。无论是“湘妹心宝”的移动电商,还是张煜琰的“宠物校车”,车辆本身成了一个可被定义、可被赋能的“空间接口”,并且,在灵犀座舱、神炼电池等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更为智能,也在“奋斗者计划”生态中更具支持力。
这种从“工具”到“符号”再到“平台”的三层进阶,是五菱最深远的“笨功夫”。它经营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种信任关系和文化认同。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时代新解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这句著名的口号,在物资相对匮乏、需求相对单一的过去,它意味着绝对的实用主义。当时,用户需要“能拉货、省油、便宜”的车,五菱就聚焦这些核心需求,把成本和性能做到极致。
但在消费升级、需求分化的今天,它面临一个悖论:人民的需求变得无限多元、个性且快速迭代,一家车企如何能“造所有”?
而五菱给出了一个时代新解:从“造万物”转向“创生态”。
这种转变的核心,依托于“天、灵、神”技术体系构建的“模块化、可拓展”能力,为奋斗者打造新的“利器”。
“天”系聚焦制造模式与架构,其中,智能岛制造体系(I²MS)可以实现柔性智造,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天舆架构则支持千行万业定制创富神车;“灵”系则专注于智能模块和系统,其中,灵犀动力3.0在动力层面实现跨越,灵语座舱与灵眸辅助驾驶,则带来了智能体验与安全保障;“神”系则强调核心部件与设计,比如,神炼电池可以满足用户对于“低能耗,长续航”的需求。

比如,针对“城市短途通勤+偶尔短途出游”的需求,五菱推出宏光MINIEV系列,以“小巧车身、亲民价格”打开市场;针对“创业+家庭两用”的需求,推出五菱凯捷Victory,用“大四座+可折叠第三排”的设计,兼顾“拉货”与“载家人”;针对“户外露营热潮”,又在现有车型基础上升级“外放电功能、车顶行李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这种“以技术生态支撑多元需求”的模式,让“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口号,在新时代有了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大道之行,与奋斗者共
《礼记》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五菱的四十年,是循着“为人民造车”这条“大道”坚定不移、砥砺前行的四十年。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维艰,到如今创业四十年的成熟自信,五菱始终与一代代奋斗者同舟共济。
这种“共担”在今天也有了新的延续,在第二届致敬奋斗者大会上,五菱推出了“奋斗者专项计划”: 针对创业初期的用户,计划提供最高10万元的低息创业贷款,解决“起步缺资金”的难题;针对遭遇突发困难(如疾病、自然灾害)的车主,计划设立专项援助基金,提供医疗补贴、车辆维修支持;针对在行业内做出成绩、传递正能量的奋斗者,计划还会授予“年度奋斗者”称号,提供免费车辆保养、品牌宣传资源等奖励。

当一个品牌开始为用户的“创业资金”操心、为用户的“突发困境”兜底、为用户的“成功”喝彩时,它就不再是一个外在的供应商,而是内化为了用户奋斗生涯中的一个“利益共同体”。用户的困难,就是品牌的牵挂;用户的成长,就是品牌的成就。这种深度绑定,让五菱与用户之间形成了“你陪我成长,我助你成功”的良性循环。
写在最后
“我们向上,中国向前。”五菱的四十年,是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四十年,是与亿万奋斗者命运交织的四十年。
从“谋生工具”到“创富伙伴”,变的,是日益精进的技术与产品,是不断拓展的品牌角色;不变的,是“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赤子初心,是与奋斗者同行、为国家发展助力的使命担当。
站在四十周年的新起点上,五菱正携四十年积淀,与新时代的奋斗者们一起,以“笨功夫”的坚守与“大情怀”的担当,共赴新征程。